研究基地正文

云南着力“四抓四提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2013-11-15 16:04:09   来源:   

云南着力“四抓四提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云南哲学社会科学以云南优势和特色学科为基础,以整合研究资源、凝聚研究人才、推出优秀成果为目标,按照“紧扣主题、凝炼方向、做出特色、扩大影响”的发展思路,打牢创新基础,激发创新活力,完善创新机制,努力培育具有云南特色和全国有影响的一流学科、一流队伍、一流社科研究基地。自我省第一批社科研究基地建成以来,严格考评制度,实施动态管理,着力“四抓四提升”,不断提高科研质量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学术创新和决策咨询作用,社科研究基地建设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硬件建设及搭建交流平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抓特色,发挥基地平台作用,提升新兴学科影响力。我省于2007年、2009年在全省范围内分两批设立了共26个社科研究基地。各研究基地根据依托承建单位的重点优势学科,反复论证,科学设置,确定本基地的研究范围和学科发展方向,主要涉及党史党建、民族、文化、教育、财税、金融、生态文明、医疗改革、国际问题、藏区建设等二十多个研究领域。多年来,通过抓特色,发挥基地平台作用,基础性研究得到加强,新学科、新专业数量增多,滇学研究、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等独具云南特色的研究方向逐渐进入国内外专家学者视野,研究成果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各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培育具有地域特点、云南特色的优势学科、新兴学科创造了优良条件。按照《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研究和发展规划》要求,我省还将逐步增加研究基地数量,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建立30个研究基地的目标任务。

    二、抓成果,以项目为支撑,提升研究基地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一是纳入省财政预算,每个基地每年固定投入经费为10万元,以课题经费资助形式支持基地建设。课题设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两种类别,每年以课题指南的形式面向全省发布,通过公开招标竞标确立。二是组织基地人员积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省级和州市级相关部门的课题研究。多年来,通过抓成果,以项目为支撑,基地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显著增加,质量加强,研究队伍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省社科研究基地共承担各类研究项目120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80项、省部级项目447项、其他项目474项,共获得项目资助经费16545.6万元。拥有5项专利,出版学术专著378部,在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共3205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93篇。

    三、抓质量,整合研究资源,提升基地的竞争力。一是抓基地建设质量。成立评估专家委员会,量化考评指标,每两年对基地集中检查考评一次,严格考评,以检促建,末位淘汰、动态管理。考评中坚持自评和专家组评审、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书面评估与现场考评交流相结合、定量指标以书面评估为主,坚持客观公正、标准公开、程序透明,提高研究基地检查评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抓成果质量。严把项目启动关、中期检查关和出口关,注重基地标志性成果的培育和挖掘,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99项。三是抓队伍质量。注重基地学术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让更多的骨干在基地平台中得到锻炼后迅速成长;整合外向型人才和资源,使基地成为人才和资源聚焦的高地和开放的平台,增强基地的整体科研实力,协同创新、联合攻关重大研究项目,提升研究基地在专业研究领域内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四、抓转化,以信息为载体,提升基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咨询能力。一是利用《社科成果要报》,把应用价值较高的研究成果报省委、省政府领导,提供相关职能部门,供决策咨询参考,发挥“智囊库”作用。二是努力办好“云南社科规划网”,充分利用“基地建设” 栏目交流研究基地管理经验,加大基地研究成果的推介。三是对获得“优秀”结项、研究成果被全国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刊发的课题负责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的课题免于鉴定结项,多措并举加强社科专家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目前,研究基地已获得省部级以上批示或采用100余项,多项成果被登载在全国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成果文库》,并被国家领导人批示,为党委、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