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选登正文

李炜:关于调整实施“春蕾计划”助推教育精准扶贫的建议

2017-02-04 13:31:04   来源:   

关于调整实施“春蕾计划”助推教育精准扶贫的建议

 

  云南大学李炜副教授在云南省民族研究院项目“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春蕾计划’跟踪调查与民族女干部培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中认为,“春蕾计划”在云南实施以来,一大批贫困家庭女童顺利完成了学业,对于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女性受教育水平,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春蕾计划”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调整实施“春蕾计划”,使其更好体现“精准”要求,发挥教育精准扶贫的作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春蕾计划”实施的基本情况

  “春蕾计划”是1989年由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项目,主要目的是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云南的“春蕾计划”主要由省妇联牵头,重点依托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组织实施。据省妇儿基金会提供资料,20多年来,共募集和投入项目资金近亿元,先后建盖“春蕾学校”40余所;开办“春蕾女童班”350余个;搭建“春蕾桥”助学6万余对;建“春蕾图书室”“妇女儿童之家”“快乐儿童家园”100多个;设立优秀女大学生奖学金、艾滋病遗孤和特困家庭子女助学金等,资助近20余万名贫困、失辍学大、中、小学生完成了学业,项目覆盖全省129个县(市、区)。

  为拓展和丰富“春蕾计划”,前些年,各级妇联组织和地方政府联手开设了形式多样、不同特色和规模的“春蕾班”。由于资金来源和投入力度不同,一些地方在实施项目时,救助形式和管理方式等都发生了相应变化。目前,省妇儿基金会将各级妇联所有针对女童(教育和健康等)的投入都视为“春蕾计划”的范畴。每年募集和投入项目资金近千万元,先后组织实施“安康计划 ”“母亲邮包”“恒爱行动”“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等儿童关爱及妇女发展项目,对教育扶贫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社会救助的品牌项目。

  二、“春蕾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项目投入和支持规模不足,难以适应实际需要。省妇联牵头实施的“云南省寄宿制春蕾高中班”,是全省唯一的春蕾高中班,从1997年至今,累计培养少数民族贫困高中女学生1200多名。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的公益基金,并配套相应的政府支持。从2007年到2013年,省级财政每年拨款40万,从2013年至今,增至每年80万元。全省各地虽然都有一些投入和举措,开设了各具特色的“春蕾班”,但支持力度和规模与省里相比均更小,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

  二是项目缺乏全省统筹,整体效益难以充分发挥。随着“春蕾计划”项目推进,仅靠妇联来牵头组织实施,力量单薄,难保质量。目前各地实施“春蕾计划”的政策不尽相同。为提高升学率,有的地方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本地优秀学生就地入学,出现了抢生源的情况,致使优秀学生分流,优质教育资源对优秀贫困女生的教育培养作用弱减,教育扶贫精准性不够。

  三是支持方向不够准,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学业救助成为短板。在前一阶段,“春蕾计划”多倾斜于学校硬件设施和义务教育的救助。随着国家全面“普九”和大学生多样性助学贷款的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女生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等问题已不突出,考上大学的女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问题也有了解决渠道,相比较而言,普遍高中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学业救助成为教育扶贫的短板,问题亟待解决。

  四是学校选择单一、办学层次不高,制约扶贫效果发挥。目前,“云南省寄宿制春蕾高中班”仅定点在昆明女子中学一所学校。学校选择单一、办学层次不高,致使学生的水平差异性和多层次的教育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整合,优秀学生难以得到精准救助。

  五是办学管理方式不够合理,示范带动作用难以显现。“春蕾计划”目前主要采取指定学校、集中办班的办学管理方式。其优点是便于对学生统一管理,缺点是学生学业水平差异较大,个体成长存在社会融入性不足等局限。以“云南省寄宿制春蕾高中班”为例,因为生源问题,入学生的层次水平差参不齐,学生难学,老师难教,学生与普通班学生的融入交往不足,教育质量总体不高,该项目对全省的引领带动作用未充分体现。

  六是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影响扶贫效应的扩大。“春蕾计划”资金主要来自中国妇儿基金会划拨的社会公募基金,以及各级政府的直接投入,其他社会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社会宣传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社会救助意识不强,救助资金不集中等原因所致。

  七是人才和管理支撑体系还不健全。教育扶贫项目繁多,基金会资金相对集中,但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养不高,高水平专家团队偏少,缺乏第三方监管和评估,对救助学生和项目实施的后续跟踪问效不够。

  三、调整实施“春蕾计划”的主要措施建议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扩大支持规模。在不断加大政府教育投入,加强教育精准扶贫的同时,根据情况变化,在抓好企业公益捐赠的税收抵扣等优惠政策落实的同时,及时研究出台新政策,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吸引社会资金更多投入,扩大“春蕾计划”资金支持规模,全方位、多形式救助贫困家庭女学生完成学业。

  二是加强统筹协调,有效整合资源,形成推进合力。妇联要主动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对“春蕾计划”的统筹协调,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避免力量分散和无序发展。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听取相关单位的意见,将调整完善后的“春蕾计划”纳入教育精准扶贫计划,统筹推进实施。

  三是调整支持重点,提升教育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春蕾计划”的救助对象要作适当调整,重点放在扩大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中贫困家庭女学生的救助规模和支持力度上。“春蕾计划”的政策调整,要与针对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教育政策相衔接,形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政策体系,有效弥补政策缺陷,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力助推精准扶贫的实施。

  四是提升办学层次,满足多样化需求。根据生源情况,提升接收学校的办学层次,形成多样性的阶梯型供给,适应不同学生多层次的教育需求,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女生有机会进入相应层级的学校。分设各级各类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扶贫学校的选拔标准,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进入对应学校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的精准度。

  五是坚持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办学形式。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的积极性和办学优势,鼓励接收地学校担负起社会责任,采取多样化的办班形式进行教育扶贫,实行小分散、大集聚的办学管理方式。同时,探索调整相关政策,在地方高考升学率等教育指标评估中,对输出优秀学生的地方给予定量、细化的积分奖励,鼓励受救助学生输出地把优秀贫困女学生输送到更高水平的接收学校就读。

  六是培养高水平专家队伍,构建第三方监管和评估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管理者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积极引入高水平专家团队参与项目管理,构建第三方监管和评估机制,加强对救助学生和项目实施的后续跟踪问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精准扶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