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选登正文

程振煌:提升生产要素供给效率 推进云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10-23 15:59:54   来源:   

提升生产要素供给效率  推进云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程振煌研究员在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加强云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中,分析云南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创新4大生产要素的供给现状、存在问题,对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升要素供给效率,推进云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对策建议。

  一、云南生产要素供给状况

  (一)劳动力要素供给

  从2010年至2015年,云南省劳动力人口(15~64岁)占总人口的比例由71.7%增加到73.6%,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步显现,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会下降到72.3%左右,劳动力人口达到3543万人,比2015年增加53万人左右,劳动力供给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也存在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等问题。从供需结构看,2016年二季度,昆明市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为1.68,保山市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为0.93,“招工难”与“求职难”问题并存。总体而言,近期全省劳动力人口总量富余,但亟待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

  (二)土地要素供给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土地需求增长较快,建设用地年均增长6.9%,到2015年建设用地规模已达到106.52万公顷,超出《云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中到2020年建设用地94.82万公顷的规划目标。到“十三五”末,全省人口预期达到4900万人,城镇化率将达到50%以上,城镇将新增400万人左右,按城镇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的规划标准,需新增建设用地规模4万公顷左右,加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及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初步估算,全省建设用地总规模需新增10.88万公顷左右。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中,到 2020年国家下达云南省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15.40万公顷,扣除2015年的106.52万公顷,还剩8.8万公顷的余额,“十三五”期间,全省建设用地存在约2万公顷的缺口。从近期看,在盘活存量土地、清理闲置土地的情况下,全省土地供需均衡协调,但在土地供给中存在土地产出低、工业用地收储成本高、土地供给大量闲置等问题。从中长期看,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五网”建设加快,土地资源开发空间收窄,用地需求增速将超过供给增速,土地供给潜在压力较大。

  (三)资本要素供给

  从银行信贷看,“十二五”期间云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速分别为13.3%、14.5%,存贷增速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从社会融资规模看,2013、2014、2015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分别为4268亿元、3092亿元、2834亿元,占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比重分别为2.63%、1.96%、1.94%,规模和占比逐年下降,表明近几年来云南省实体经济得到的金融支持力度在下降。同时,在全省资本要素供给中,仍存在贷款中长期化明显、消费贷款占比偏低、不良贷款持续上升、直接融资规模偏小、企业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从资本供需上看,“十三五” 期间,全省GDP要保持年均增长8.5%的规划目标,经测算固定资产投资总需求要达到10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1%以上;而根据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债券、利用外资、自筹资金等)历史数据测算,“十三五”期间全省资本供给总量约为7.7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1.5%,资本供给存在约2.3万亿元的缺口,经济社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持续旺盛,资金供给尚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四)技术要素供给

  从科研经费投入看,科研经费增长较快,但规模仍偏小。“十二五”期间,全省研发(R&D)经费支出由2011年的52.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37亿元,年均增长26.9%;但从投入规模上看,2015年全省研发(R&D)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1.1个百分点。

  从科技活动成果看,专利发明数量增长较快,但高质量的发明专利较少。2015年,全省专利申请17603件,专利授权11658件,分别是2010年的3.12倍和3.05倍,专利数量增长较快。但从专利类型看,截止到2015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占到全省专利授权的82.2%,高质量的发明专利仅占全省专利授权的17.8%,高技术供给相对不足。

  从技术市场看,技术市场成交活跃,但省内技术输入较多、输出较少。2014年,全省吸纳省外技术交易合同数2117项,成交额56.24亿元;而输出到省外的技术合同数只有339项,成交额只有6.69亿元。技术供给尤其是高新技术供给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云南国家级创新平台少,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

  二、提升要素供给效率的对策建议

  云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着力解决要素“低效率洼地”问题,推动要素效率革命,摆脱全省经济增长困局。

  (一)提高劳动力素质

  1.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围绕全省“四个一百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和“八大新兴产业”的用工需求,力争5年培训转移劳动力500万人以上。

  2.实施高新技术人才引进创业扶持计划。对高新技术人才来云南创业专项提供“创业场所、住所及扶持资金”。设立高新技术人才创业种子基金和企业成长引导基金,支持 “创业投资”。支持省内民营企业大力引进人才,经评审认定引进的人才,由财政给予适当购房补贴。

  3.争取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借鉴我国首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模式,以“双创”为契机,争取列入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模式和典型经验。积极培育众创空间,省财政安排一定资金,在全省重点打造20个众创空间,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房租、宽带接入费用和公用软件等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

  (二)提高土地供给效益

  1.创新土地使用政策。建立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省级调配机制,加大对批而未供、供而未建土地清理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供地制度。

  2.实行土地“亩均效益”评价制度。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向“亩均效益”好的企业供给。

  3.实行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制度。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借鉴重庆“地票制度”模式,推进农地制度改革,建立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机制,增加土地有效供给。

  (三)提高资本供给质量

  1.实施产业链金融模式。以较小资金增量增加整个产业链的资金供给。在重点行业内遴选出5家左右的核心企业,由银行加大对其授信规模,再由核心企业通过业务往来将资金和票据传递给产业链内其它企业,并由银行向产业链内其它企业提供预付款代付、存货融资、应收款质押融资等服务,以较小资金增量增加整个产业链的资金供给。

  2.争取更多试点示范政策。人民银行在山东、辽宁、湖北、四川、重庆等11省(市)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在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向央行争取把云南纳入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省份。

  3.实施移动金融模式。积极实施手机银行和金融APP进村入户工程,到2020年全面普及。在全省农村同步推行供销社与商超的农资和消费品购买全面普及手机支付,农村转账汇款贷款全面实现手机操作、农业补贴领取、社保资金缴纳支付全面实现手机操作。

  4.争取开展新型跨境股权投资试点政策。吸引境外低成本资金设立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利用资金集中管理运营试点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境外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发行境外人民币债券等方式融入境外低成本资金。

  (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1.培育创新型区域中心。以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为基础,创建滇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动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政策在云南省先行先试。争取将云南纳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深化创新改革,寻求新的突破,促进区域内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入融合。

  2.实施发明专利双倍增计划。重点推进示范企业发明专利倍增,规模以上企业发明专利“消零”,小微企业发明专利“挖潜”,高校院所发明专利“倍增”。完善发明专利奖励政策。

  3.制定激励创新政策体系。省地联动构建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设立产业技术创新奖励资金,通过项目后补助和股权投资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五)完善制度供给

  1.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出台各级政府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规范、减少政府干预企业的自由裁量权。通过进一步降低门槛、减少企业的准入控制、推进商事制度、清理收费等改革,切实降低企业成本。

  2.创新税收优惠政策。适当调整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税收政策。适当降低云南省煤炭资源税税率。适当降低房地产企业所得税预售收入的计税毛利率和非普通住宅、商业、车库的土地增值税预征率。将磷矿石、铝矾土、锰矿、金矿、砂石等资源纳入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范围。

  3.注重发挥企业家创造精神。重视培育尊重企业家创造精神的浓厚氛围,切实兑现政府的奖励承诺。

  4.注重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在把握方向、守住底线前提下,同一项改革可以有几种方案同时试验,相互比较、补充、完善。建立和完善“试错纠错”机制,降低制度和政策创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