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选登正文

鄢显俊: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几点建议

2017-10-23 16:05:41   来源: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几点建议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鄢显俊教授研究成果,在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探讨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涵,并提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对策建议。

  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建设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响应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战略号召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标和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过不断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2017年3月12日,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答记者问时坦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他在高校调研时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抬头率不高,人到了心没有到,什么原因呢?内容不适应他们的需要。主要可能是‘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所以亲和力就差了,抬头率就低了。”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教师教学方面来看,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把教学过程等同于教学内容的“宣讲”和“灌输”,照本宣科、自说自话,不注重师生交流;在当前的评价机制下,课堂教学的好坏与职称晋升、评优评奖的关联度较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二是从学生学习方面来看,学生学习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取得学分,课堂教学以大班为主,学习中较少涉及提问、讨论、辩论和反思等互动环节,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能力严重不足,课堂中学习能力的发掘和创新能力的养成也明显不够。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内涵

  要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厘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内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应是以教书育人为教育宗旨,遵循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符合教育规律和心理认知规律,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育人目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对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三、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相关建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应当紧紧围绕提升课程质量和水平,在推进《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施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创新。

  第一,继续修订完善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吸收教学一线教师和其他学科的学者参与编写。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统编教材,既涉及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也涵盖曲折坎坷的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和丰富多彩的改革开放进程,同时还包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以及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的进程。这就要求我们求真务实、创新求变,不断完善和更新,编写出既体现政治性、思想性,又生动活泼、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新教材;同时也是既能够体现教育规律、心理认知规律,又受大学生欢迎的新教材。这样的教材可以作为“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争夺话语权”的文化精品走出国门,成为打造“国家软实力”、占领意识形态高地的奠基石。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若能够走出国门被西方社会和高校关注、重视,其意义将非同寻常。

  第二,优化学科内容,倡导学科交融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突破创新、发挥实效,就必须回归其教育属性和人文社会科学属性,就必须完善学科内涵。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中,把“心理学”和“教育学”列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相关学科”。建议今后把“管理学”、“传播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也列为“主要相关学科”,并在“课程设置”和“学科研究范围”中体现。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尤其是硕士生和博士生对上述“主要相关学科”的系统学习和学术训练,使之真正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复合型”人才。

  第三,建议尽快补充新鲜血液进入“教指委”,增强“教指委”对教学实践的指导。吸收教学经验丰富、特别是教育研究成果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入“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适当补充来自教学一线的“实践型”专家的参与,将使该委员会更有活力、更接地气,能够和众多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们形成新老结合的优势互补,进一步发挥该机构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最高学术指导机构的功能。此外,必须强调“教育教学研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重大意义,用教育研究来指导教学实践。

  第四,建议教育部出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激励办法和措施。树立把课堂教学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首要工作,把教育教学研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首要科研工作的管理导向,以教育教学和研究成果作为学术职务晋升的首要指标;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专项津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终身培训制度,重点培训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传播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第五,建议教育部出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评估的体系和办法。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和办法,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前提,它可以起到“度量衡”和“红绿灯”的作用。评估体系和办法的制定,需要符合教育规律且经得住实践检验,要吸收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突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参加,同时还应当广泛吸收包括教育评估与测量、课程研究、教育管理、教师培训、教育心理、现代教育技术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参与。

  第六,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科研立项,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建议国家教育部设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的专项课题,激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潜心钻研教育教学,既探索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认知规律,也关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系统工程中,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同时,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教育技术等)共同组建跨学科的协作攻关团队。在高校营造相关学科既各司其职又分工协作、形成合力,且相向而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创新的学术氛围和工作机制。

  第七,表彰一批近年有重要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总结相关成功经验并向全国高校推广。近年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师和深受学生欢迎且社会反响巨大的课程,要树立典型,推广其成功经验,以形成示范效应。